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播报 >> 内容
阅读正文

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

发布时间:2017-05-24 来源: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中国工程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开始结对帮扶澜沧。朱有勇院士带着团队深入各乡(镇)、村、企业,用科技的力量把脉问诊澜沧脱贫攻坚,助推当地产业发展。

  每天清晨,植被还挂着露珠,朱有勇和团队成员便拿着仪器下田了。朱有勇白天在田间观察记录,晚上召集大家讨论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找准当地最适合的种植项目。经过对澜沧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后,朱有勇及其团队认为,这里具备发展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产业的条件,澜沧可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2016年10月,在蒿枝坝完成了冬季马铃薯百亩示范和冬早蔬菜50亩示范基地建设。

  同时,朱有勇院士团队调研发现,澜沧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松树的挥发物具有很好的驱虫防病作用,在澜沧发展林下优质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发财”的好路子。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他们还发现松林气候环境适宜三七生长,于是决定在竹塘乡海拔1500米至1900米的思茅松林下开展具有高经济值的林下三七种植试验,建立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标准,辐射澜沧乃至整个普洱市。

  不到半年,朱有勇院士团队用亮眼的成绩单赢得了群众的信赖。通过初步测产,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澜沧项目冬季马铃薯示范基地,最高亩产为4.7吨,平均亩产3.3吨,一百克左右的商品薯率97%,按每公斤3元的订单价格,每亩增收9000多元。

  在竹塘乡思茅松林里种植的4亩林下三七,出苗率达90%以上,达产后每亩可增收5万元至15万元;完成100亩冬季马铃薯种植,亩产3吨,产值达90万元;完成50亩冬季蔬菜种植,蔬菜长势良好,预计每亩增收9000元;为186户农户发放种猪、鸡苗,每户农户可创收4800元至6800元;完成15亩冬季鲜食葡萄种植,目前长势良好,预计2018年4月结果。(本报综合云南日报、云南网稿件)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