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普洱 >> 内容
阅读正文

普洱:傣家人的灵魂乐器——象脚鼓

发布时间:2022-07-13 来源:澜沧县上允镇

  本网讯 象脚鼓,是傣族最典型、最古老乐的器之一,因其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关于象脚鼓的来源,傣族民间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相传,在傣族人民生活的地方,有一条蛟龙经常作恶,导致当地常年洪水为患。后来,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在村民的帮助下杀死了蛟龙,人们剥下蛟龙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做成了象脚鼓。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波月底是澜沧县上允镇下允村城子组人,出生于1951年4月,是上允镇制作象脚鼓能手。目前,已被相关保护单位推荐为普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传统手工象脚鼓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波月底不仅擅长象脚鼓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还通晓傣族风俗礼仪知识,是当地知名人士。70岁出头的他,在自己的家里坚持制作象脚鼓已有30余年。据波月底介绍,制作象脚鼓一般选用椿树、杨柳树、云槐树、刺通树、攀枝花树、牛嗓管树等几种树木,木料要在农历八月砍伐,因那段时间的竹木质地最好,不易被虫蛀,也不易裂开。
  象脚鼓是由鼓身和鼓皮两个部分构成的单面桶鼓,其制作工序繁杂,需要用到锯、锤、斧、刀、铲、凿、锥等工具,一只象脚鼓从选树到制成大约需要3—4个月时间。时至今日,象脚鼓依然只能靠纯手工制作完成,工艺难度高,因此更加珍贵了。
  在傣族人心里,象脚鼓不仅仅是乐器,而是具有生命的。每逢傣族盛大节庆,人们都要拿出象脚鼓,雄浑、悠长的鼓声犹如滚滚春雷,震荡心弦,传递着傣族人民的热情。如今,象脚鼓舞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祭祀和节庆,已经融入了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它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有效载体,影响着傣族社会的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音乐、舞蹈、服饰等多方面的文化传播,不断创造和丰富着傣族的文化内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