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普洱 >> 内容
阅读正文

普洱:哈尼巧手绣出中华民族一家亲

发布时间:2022-07-12 来源:墨江发布

  本网讯 千江有水千江墨,万里无云万里书。这种美好的愿望,形成了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的名字。人们用墨水借代文化,希望这里能够发展得文化昌盛;人们用蓝天代表前程,希望这里能够书写出壮丽诗篇。

  哈尼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其中有一部分便生活在云南省墨江县。勤劳、善良、好客,哈尼族同胞身上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九叠联珠三宝地,双环玉抱小西天。”清朝的一位诗人,曾用这样的诗句赞美这里,所以墨江县里有个联珠镇。镇上的者铁村勐簸组里,妇女们传承着哈尼族刺绣文化。
  蔡凤英大姐是哈尼族的刺绣高手,心灵手巧,吃苦耐劳。她每年都要手工制作很多套哈尼族民族服装,一边传承非遗文化,一边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哈尼族服装不但样式漂亮,而且做工精细,有时候手工做一套衣服需要几个月。蔡凤英干活勤快,一边忙农活、忙饲养、忙家务,一边就把衣服绣出来了。她说单单是做衣服,自家一年也能收入五六万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这首诗,用来形容蔡凤英对女儿的爱再恰当不过。蔡凤英的女儿叫白云嘎朵,今年22岁,在大连艺术学院上学。她演唱的《云南》等歌曲,在社交平台上广受好评。白云嘎朵演出穿的哈尼服装,一针针一线线,都是妈妈给缝的。“白云嘎朵,白是姓,云是云南。” 蔡凤英介绍,女儿名字里的“朵”是“一朵花”的意思。说起漂亮又能干的女儿,她高兴得也笑成了一朵花。
  这些漂亮的服装上,有一个特殊的图案元素——八角。八角是一种食用香料,哈尼族同胞爱吃也爱种。蔡凤英说,八角代表着哈尼人。此外,衣服上还绣有汉族传统文化里常用的字符,完美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义。为了传承非遗文化,蔡凤英还带了徒弟。她们的作品,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既有韵味又实用。
  在留存当地群众文化记忆的“哈尼山寨“博物馆里,陈设着很多老物件,好些虽然在现在的生活早已经用不上,但是它们的美好记忆却是永恒的。比如,手电筒套子。据介绍,以前,哈尼族姑娘看上一个小伙,会给他绣一个漂亮的手电筒套子。小伙子也愿意的话,就会买一个手电筒,用它去和姑娘约会。这个习俗里,美丽的刺绣见证了美好的爱情,也成为了非遗文化里的一个美谈。群众们说,在这里看一看,生活进步的速度随便都感受得到。
  和白云嘎朵一样,离开家乡外出奋斗的,还有一位热爱艺术的老师。老师的家人们,在家乡经营着一家哈尼族文化风格的民宿客栈“哈尼人家”,里边挂满了这位老师的书法作品。有几幅书法作品,用汉字书写着哈尼族的吉祥祝福语。这种艺术形式在当地比较常见,正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表现之一。
  全国一家亲,患难见真心。当初武汉发生疫情时,有6家来旅游的武汉人正在“哈尼人家”住宿。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帮助下,这6家人在民宿里安然度过了一个多月,“住宿费用有减免,纳入防疫做核酸,老师买菜把饭管,民族团结一家欢”。
  以前有一本小人书叫《哈尼雄鹰》,讲述了哈尼族小伙山达参加解放军保卫祖国对敌作战的英雄故事。山达像千千万万的哈尼族同胞一样,怀着对祖国的爱,不惜流血牺牲而为国奉献奋斗的事迹,曾经感动了无数读者。这里的哈尼族群众,也像山达一样爱国奉献着,在和平时期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蔡凤英有一个“绝活”:一手转动线梭子,一手从棉花当中均匀地拉出一条丝线来。这是她多年勤劳锻炼的效果,也是熟能生巧的展示。转动的梭子如岁月,拉直的丝线像真心,绣出的图案是幸福。哈尼族同胞们和蔡凤英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过上了物质富裕、精神喜悦的生活,追寻着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理想。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