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普洱 >> 内容
阅读正文

普洱的发展天翻地覆

发布时间:2016-08-09 来源:普洱日报王博喜莉;刀琼芬 实习生 陶俊蓉

  嘉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纪委书记、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杨世忠

  记者:王博喜莉 刀琼芬 实习生 陶俊蓉

  新闻背景

  8月1日,以“绿色产业·绿色人文”为主题的“第二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在我市举行。期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纪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世忠参加了系列相关活动,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以家乡人和专家学者的双重身份畅谈普洱的发展。

  记者:作为普洱人,虽然从1978年就开始去外地求学就职,但您对家乡的发展一直很关注。您如何评价和看待家乡普洱的发展成绩?

  嘉宾:我觉得普洱现在的发展成绩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天翻地覆”。过去的普洱很贫穷,也很落后。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离开家到北京,先是坐汽车从普洱出发,坐了3天才到昆明,到了昆明立刻去赶火车,坐了3天火车,才到达北京。从边疆到祖国的心脏需要6天时间,但是现在当天就可以从北京飞到普洱。仅从交通状态上看已经有这么大的一个变化,现在的普洱无论是交通、城市建设还是人的精神面貌,都和我刚离开家乡时完全不一样,真可谓是天翻地覆的大变化。现在是 “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有很多优惠政策向普洱倾斜,普洱有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决心,一定还会有更大更好的改变。

  记者:您作为高等院校的学者和管理者,对普洱的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有何建议?您会对家乡有何支持?

  嘉宾:普洱人勤劳、诚实、淳朴、善良,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还处于贫困状态。如何让贫困的环境改变,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人”。人的改变在于思想、观念、知识的改变,人才战略对普洱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和根本的要素。作为普洱人,我热爱我的家乡,也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我可以为家乡作的贡献就是在家乡人才培养上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普洱学院已经结成战略合作单位,我想做的就是把北京的智力资源引入普洱,将北京一些新的、好的发展理念带到普洱,让普洱的发展走得更稳、更好。同时,也将普洱的学子、人才带到北京,通过人才的互相交流,以此来促进普洱的教育事业发展,让教育事业的发展,带动人才的发展,最终让家乡的发展更好。

  记者:作为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您对普洱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评价和建议?

  嘉宾: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优化问题,争取最大价值;管理学要寻求的是管理目标的实现。我个人认为普洱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发展过程中,不要以牺牲我们的生态价值方式来换取经济价值的实现。曾经有些地方的发展就是通过牺牲环境的方式,在短期内GDP大幅上升,但是透支了生态环境,把子孙后代发展的路子都切断了,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也不是普洱发展应该走的道路。

  在我们美丽的景迈山,茶祖帕哎冷给后世留下遗训:“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灾害死光;我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光用完;就给你们留下茶树吧,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一定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茶树。”正是遵循祖训,景迈山上的布朗人将寨子周边的生态保存得非常好。我认为,景迈山上村民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这些村民将最好的生态环境留了下来,代代相传,并靠着这片小小的茶叶,让族群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我希望普洱今后的发展,不要只顾一时的GDP,而牺牲我们的环境。

  幸福就是蓝天白云,幸福就是大自然的一切,生物多样性还能保持,我们有了上天赐予我们的美好财富,应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提升我们环境质量。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