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区文明 >> 内容
阅读正文

西盟县民族文化传承进校园

发布时间:2015-07-20 来源:西盟县委宣传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西盟是以佤族为主体民族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千百年来,西盟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县文化发展繁荣的不竭源泉。为充分弘扬和传承我县民族文化,实施“文化兴县”发展战略,我县民族文化传承从孩子抓起,从校园抓起,让阿佤文化传承进校园。

  开设阿佤文化传承班。阿佤文化传承班于200611月组建,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文体局联办,西盟县职业中学承办,学制两年。传承班开设佤族歌曲、佤族舞蹈、佤族乐器制作、佤族礼节礼仪、佤族食谱等课程。传承班依靠县职业中学教师和聘请我县(省、市)级民族民间艺人到校授课,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小培养学生热爱自已民族文化的热情。逢年过节,阿佤文化传承班学生与旅游局签约进行歌舞表演,成为了西盟县宣传民族文化,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的主力军,赢得社会好评。传承班毕业学生80%在县歌舞团就业,20%的毕业学生到北京、深圳等城市就业。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西盟县民族文化与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于20146月在县民族中学和县职业高级中学挂牌成立,主要任务是传统体育培养,从培养学生的爱好入手,民族体育项目主要有高脚竞速、陀螺、吹枪、射驽、秋千等项目,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竟技能力的提高,使民族体育活动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目前,培训基地共有3个班96名学生;2014 7月,在普洱市第三届民运会上,西盟代表队荣获7枚金牌,金牌榜排在全市的第6位;2014年县民族中学被省民委评为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开设旅游艺术特长班。西盟县职业中学于2003年开设了以佤族文化为主线,以歌舞表演为特色的特长班,为西盟培养旅游艺术人才,2014年特长班就业率达79%,为学生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特长班已成为西盟县职业中学的品牌专业,多次到昆明、玉溪、普洱等地进行表演,屡获好评。

  开设校园民族舞蹈操。为了传承佤族、拉祜族、傣族文化,在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根据西盟当地佤、拉祜、傣族等民族的舞蹈特点,按照强健学生体质的要求,编排出民族大课间体操,覆盖全县中小学校,使学生在做操的同时,既领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得到了体育锻炼,达到了双益的效果。

  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阵地作用。2010年开始,西盟县先后建设了中课镇、新厂镇、翁嘎科镇、力所乡、岳宋乡、勐卡镇和南亢村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学校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平台,邀请本乡()民间老艺人授课,开设了佤族歌舞、佤族乐器、佤族织布、佤族手工制作等具有佤族特色的项目培训,把佤族民间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延续下去。 

  办好中小学生艺术节。201412月,县教育局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来自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的186名学生包括36个声乐、12个器乐、40个舞蹈、41个绘画、39个书法、18个读书征文节目参加了比赛,遴选出的节目充分展示了我县艺术教育的特色和成果,创新了阿佤文化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调动了青少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校主阵地的作用,为阿佤文化的传承教育提供基础性保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