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文明树新风 >> 内容
阅读正文

文明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7-06-21 来源:普洱日报

  从宣传栏上的公益广告到身边的变化,从抽象的概念到真切的感受……普洱人渐渐熟悉了一个词——“创文”。普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效如何?有没有带来实惠?有没有提升幸福感?这些归根结底要让市民来评价。

今日思茅河

  “思茅河能有今天的治理成效,确实没有想到。”今年69岁高龄的王仕荣是思茅河变迁的见证者,看着通过治理不断变美的思茅河他无限感慨。他说,六十年代的思茅河水很清,河里有鱼虾、泥鳅,没有任何污染。“我相信,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断治理,思茅河会越变越漂亮。同时,希望大家都以实际行动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王仕荣呼吁。(记者 王承吉 摄)

地点   思茅河

高频词汇    水比以前清了·垃圾少了·岸边变绿了

点赞声   “水比以前清了,岸边不仅变绿了,还种了花,思茅河周边的环境确实改变了。还会看见有人来这条新修的绿化走廊上‘散步’。”

  思茅河被普洱市民称之为“母亲河”。长期以来,思茅河治理问题备受市民的关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持续加大对母亲河——思茅河的综合整治力度。目前,治理已初见成效,普洱人的“母亲河”悄然焕发新姿。

  在洗马河与思茅河交汇口,大型挖掘设备正在进行河道开挖及截污管埋设工作。记者看到,悠悠流淌的河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恶臭,岸边河堤被翠绿点缀,花草繁多。以前,这里的河面上漂浮着各种生活垃圾,堤坝上也是堆满了各种垃圾,河水浑浊,恶臭阵阵。

  “水比以前清了,垃圾少了,岸边变绿了,思茅河周边的环境确实改变了。”住在洗马河与思茅河交汇口附近的居民刘定水说。

  “现在搞环境综合整治,改变确实很大。臭味少了,这段时间以来,还会看见有人来这条新修的绿化走廊上‘散步’,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市民彭仕秀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思茅主河道及八条支河道的治理,总长58.39千米。我市投资139103.43万元,并将其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高位推进。目前已累计完成河道清淤19.3千米,完成总工程量的86%;河堤防护19.3千米,完成总工程量的40%;实施桥梁14座,完成总工程量的60%;安装截污管26.75千米,完成总工程量的75.2%;植被恢复36万平方米,完成总工程量的53.7%;道路路基处理3.3千米,箱涵3座,完成总工程量的32%。

  沿着思茅河段走了一段,记者发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百日风暴行动”对“母亲河”思茅河的“洗礼”,远不止河道周边环境改善这一点。

  “果皮不要随手扔了,这里有垃圾桶,丢在里面。”在思茅河老街子片区一销售水果的门店内,店主史玉兰用垃圾桶接过顾客试吃完的果皮。她告诉记者:“改造工程后,这条河水臭味淡了,垃圾也基本见不着了,谁也不好意思在干净的地方‘造’垃圾。”4月以来一直有人到店里宣传要保护思茅河周边环境,除了自己不乱丢,也希望别人也不要乱丢。“整一个垃圾桶,客人试吃的时候提醒下,能为爱护环境做一点是一点,毕竟环境好了,我们做生意也会更好做。”她说。

  负责思茅河老街子片区西郊路段环境卫生的环卫工人马批者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以来,摆摊的也不乱丢了,晚上来偷倒垃圾的人也没有了,我们打扫卫生也相对更轻松好多。”(记者 王博喜莉)

地点 各个红绿灯口

高频词汇 车让人·人也让车

点赞声   “以前过马路都小心翼翼左看右看,现在走斑马线跟走人行道没什么区别,好多驾驶员都能做到礼让行人。”

  良好的交通环境,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昨日上午下班高峰,记者在思茅城区振兴大道与月光路交叉口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繁忙的高峰时段,这个热闹的十字路口,行人、车辆井然有序。车辆在经过斑马线前,纷纷减慢了速度,等行人过了斑马线,才慢慢通过,后面等候的司机也没按喇叭催促。

  好司机的礼让也收获了行人点赞。刚通过斑马线的市民杨丽女士说:“以前过马路都小心翼翼,要左看右看,跑步抢过。现在走在斑马线上与走在人行道上没什么区别,好多驾驶员都能做到礼让行人。”

  记者留意到,在交叉路口上方靠近红旗会堂路口的斑马线并没有信号灯,但大部分车辆也会减速或停车让行。而面对礼让的车辆,过路行人也加快了步伐,好让汽车尽快通过。

  “我停下来的这半分钟耽误不了什么事,而且让市民更快速安全地通过马路,这是我作为一名市民、一名司机的责任。”把车停在红旗广场的杨松林先生说,平安出行需要司机和行人相互配合,“车让人,人也让车,大家相互尊重,这样才会更和谐。”

  戴着小黄帽、红袖章的志愿者李琳璐是来自市教育局的交通志愿者,像往常一样和同伴一起手持小红旗,协助交警维护路口交通秩序,进行交通文明劝导。她告诉记者:“自‘创文’以来,感觉市民的文明程度比以前高了许多,起码有九成市民会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才过马路,这些变化是非常好的。”

  而常态化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和文明巡逻也让市民充满安全感。每天经过路口到超市买菜的文慧英奶奶就深有体会:“之前过斑马线,都得小跑着过去,就怕动作慢了突然有车子来,现在不用跑了,只要顺着志愿者们的引导,就可以安安全全地通过”。(记者 付颖 文/图)

地点   五一集贸市场

高频词汇   整洁· 便民

点赞声   “卖鱼的、卖活鸡活鸭的和卖鲜肉的都分开了,市场里面整整齐齐,地上也没有水了,看起来干干净净的,逛着也方便,安全隐患也小了。”

  五一集贸市场,是思茅主城区最大的集贸市场之一,这里每天人流攒动,市民络绎不绝。记者走进市场,发现以往市场外围占道经营的小摊不见了踪影,水产和活禽区重新规划了位置,熟食区熟食摊位统一安装了玻璃橱窗,看起来干净卫生。总的来说,整个市场摊位整洁、地面干净、分区合理。

  62岁的张大妈提着刚刚买好的鲜鱼和小菜,从五一集贸市场出来。张大妈笑着对记者说:“现在的市场比以前好,以前常见脏乱,地上又有水,老年人进来就怕脚滑摔跤。还有熟食区,以前就是敞开着卖,也没有什么防尘设施,看起来有点不卫生。现在你看看,卖鱼的、卖活鸡活鸭的和卖鲜肉的都分开了,大市场里面整整齐齐,地上也没有水了,看起来就干干净净的,逛着也方便,安全隐患也小了嘛。”张大妈指了指手里刚买的菜,“复秤台也很方便,我刚刚去称过了,没有短斤少两。”

  过去,五一集贸市场外围还有不少小贩占道经营,不但不方便市民行走,而且影响环境卫生。附近的居民陈大爹说:“五一市场今年的变化很大,乱摆摊的没有啦,不管是市场里面,还是市场外面,都干净多了,整整齐齐的看着都舒心啊。”

  年轻的付女士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说:“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变化其实很多,市场里的商户经营更规范,熟食区也更卫生了,水产区更干净了。这些事情虽然小,但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柴米油盐嘛,谁也离不开。一个环境良好、秩序井然的集贸市场,不但方便了我们普通市民的生活,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了这些变化,真的很好。”(记者 王福蓉 文/图)

地点   月光小区

高频词汇   停车规范·干净·整洁

点赞声   “停车更规范了,以前阻塞消防通道的地方也拆除了,在环境卫生上也有了很大变化,以前各家门前摆放的杂物都清除了,干净整洁,住着很舒适。”

  居民小区是城市的细胞,它不仅是百姓居住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一座城市最民生、最朴实的形象展现,小区的文明程度折射了城市的文明程度。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普洱市积极实施居民小区环境整治工程,对小区进行提升改造,小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居民小区的文明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说起小区的变化,西园路社区党总支书记陶明很有感触。西园路社区有4000多户居民,社区里的多个小区都没有物业或者物业管理缺乏监督,一直以来小区管理都跟不上,环境卫生差、停车位缺乏等困扰着小区。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百日风暴行动”启动以来,社区积极行动,各小区相继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进一步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同时,对小区进行改造,拆除小区内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重新划设停车位,增建停车场,清理整治环境卫生,增加绿化带,小区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管理也逐步规范起来了。

  走进西园路社区月光小区(老市委大院内),记者看到,小区里道路清洁宽敞,曲径通幽入目皆是翠绿,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小区保安李景文说:“小区内新增了很多停车位,增建了停车场,小区内交通秩序得到了规范,环境卫生也变得越来越好了。”居民刘志强说:“‘创文’以来,小区里环境变化很大,以前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特别突出,有时候门口都被车辆堵住了,消防通道也被挤占。现在好多了,新划了停车线、增加了停车位,车停得更规范了,以前阻塞消防通道的地方也拆除了,各家门前摆放的杂物都清除了,干净整洁,住着很舒适。”(记者 刀琼芬 吕禾 文/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