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工作 >> 内容
阅读正文

2017年“3·15”主题——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

发布时间:2017-03-14 来源: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常宇表示,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经济发展迅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对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网络消费领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也日益凸显,制约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互联网+”发展战略的实施。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是对网络经济中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诚信经营行为的抵制,也是对建设放心无忧网络消费环境的呼唤。中消协将联合全国消协组织围绕“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年主题开展一系列工作。

  发布会现场同时发布了2017年年主题宣传海报。海报画面展示在世界信息互联的背景前,是一个大大的汉字“信”字,并有一些典型的网络消费符号点缀其间,传达年主题的核心涵义: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中国消费者协会新闻发言人董祝礼诠释了宣传海报的设计理念:海报中以“信”表达4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强调年主题“网络诚信”是核心目标;二是网络消费领域要求商品信息全面准确、真实透明;三是网络经营者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四是诚信经营才能带来消费信心。

  警惕老年人消费常见的七大陷阱

  免费义诊实为推销产品

  老年消费者常被忽悠消费的是,参加一些义诊体验然后“被消费”。在小区里,周末、节假日一到,便有各种名堂的义诊活动,称可以免费测血糖、血压,有些还有为老年人准备了按摩头、腿等的各种治疗仪。不过,老年人在体验过程中,便被忽悠购买各种产品了。

  点评:此类“免费义诊”,推销人员就在检查过程中逐步把老年人往“身体状况存在严重问题”的结论上引导,促使老年消费者买回一堆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产品。老年人千万不要轻信打着“免费”牌子的活动,谨防被骗。

  健康课堂打亲情牌消费

  在“健康知识讲座”上,一些销售人员大打亲情牌,在与老年人“亲切”的交谈中,记下了老人的电话与家庭住址,隔三岔五地与老人通话,有的还上门走访,最后“顺便”推销了产品。

  点评:不轻信他人,远离爱套近乎的可疑人员,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投诉或举报。

  轻信广告保健品当药品

  高先生在家门前的中医药小报上,看到有一种药对三高、脑病、前列腺增生、失眠等10多种老年病都有疗效。见有如此好的“神药”,他电话订购了3000元。药到手才发现其实只是保健品。

  点评:提醒老年人不要相信广告里的绝对性用语,有病应到大医院治疗。

  贪图礼品不料陷得更深

  83岁的唐大爷,被人请到—家酒店听养生课,在购买了3180元蜂胶产品后,免费获赠了价值9760元的多功能健康床垫一张。可他睡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个床垫并不具备所谓的功能,也就相当于一张普通垫,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受骗上当了。后经工商部门查处,健康床垫是“三无”商品。

  点评:这是针对老年人贪图所谓“高价礼品”的典型行骗手法。老年人应该警惕这类商家,不要被其虚标了高价的赠品诱骗,造成经济损失。

  以为便宜其实买到假货

  王阿姨在路边看到一卖电炒锅的摊贩,自称是某品牌电炒锅的厂家推销员。他所卖的电炒锅每个只要80元,比商场便宜近百元,而且保证“三包”。王阿姨买了一个,但仅用了3次锅就坏了。

  点评:老年人在消费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购买到的商品质量不合格;商品售后服务不到位,退换货难,最后是店家人走楼空。提醒老年人不要轻易相信路边的摊点。

  利用托儿吹嘘商品行骗

  68岁的秦大爹到市场买菜,在市场边看到有好多人在抢购皮衣。旁边一名阿姨与秦大伯搭话,说皮衣是在以出厂价销售。秦大伯一听觉得便宜,当即花了300多元给儿子买了一件。回到家拿给儿子一看,才知道皮衣其实是人造革。

  点评:骗子常会制造“争先恐后、购买者众”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一种“不买就没了”的错觉。如果相信托儿的话,上当受骗没商量。

  迷信”专家”治病被忽悠

  刘女士患有毛细血管静脉曲张10余年。一天,她在某电视养生节目中看到介绍称,用某厂家的中药泡脚能治好她的疾病。刘女士付了950元买了泡脚的中药。然而,刘女士泡了脚后不仅没治好病,反而两腿红肿、麻木,后来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她为此联系了节目组和厂家,均没有得到解决。

  点评:老年人对健康问题特别关心,为了迎合他们的这种特殊心理,就有人想方设法利用所谓的专家讲座推出各种药品。其实,这些所谓的专家并不是真正的医学专家。老年人不要过于轻信资质未得到证实的“专家”,应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健康和疾病。

  提醒老年人警惕“保健品消费骗局”

  一、送鸡蛋送杂粮,就为向老人推销“养生保健品”

  去年7月下旬,某派出所接到某市民报警称,自己的妈妈和其他老人近期参加了某生物科技公司的“关爱老人身心健康讲座”,被骗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民警立即赶到某某路附近的一间房子里,将现场有关人员全部控制并带回派出所调查。

  经调查,多名老人先后接到某公司电话,称要举办为期3天的“关爱老人身心健康讲座”,届时将为前来参加的老年朋友免费做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还将向前来参加讲座的老年朋友免费赠送小礼品。第一天,几十名老人一大早就去排队参加了讲座,领回一些杂粮;第二天,更多的老人还带着自己的朋友去了,领到了一些鸡蛋,这次每位老人还捐了100元“爱心钱”,公司承诺次日返还;第三天,公司将100元返还给了捐钱的每一位老人,并现场免费赠送价值399元的“骨质疏松保健品”等。

  随后,开始推销该公司保健品。

  这家公司称,这些可以治疗骨质疏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保护肠胃的保健品一套价值上万元,但公司特意来对老年朋友进行感恩回馈,本次活动一套售价只有5899元,并且备货数量有限,活动结束将去下一站。听讲座期间,公司的员工对老人们又是端茶又是递水,对老人们嘘寒问暖,“爷爷、奶奶”“大爹、大妈”叫个不停,在老人耳边耐心介绍保健品的种种“功效”。软磨硬泡、久违的“关心”、无微不至的“照顾”,先后有50多位老年人被哄骗后购买了50多套保健产品,价值27万余元。

  梁某等人交代,他们于几个月前成立了某生物科技公司,经营保健品,前期由业务员电话招揽顾客,梁某租场地,通过宣传、免费提供身体检查并赠送小礼品等,吸引老年顾客前来参加活动,其间推销保健品,三天活动一结束,所有人将全部撤离。

  二、购物返钱,实为引诱购买低价床上用品

  去年3月28日,某公司5名“销售人员”在某社区租了一个场地举办了一场促销活动。第一天,40多人购买了30元一块的香皂,之后“销售人员”将钱返还;第二天,50多人又购买了100元的雪花膏,“销售人员”随后又将100元返还;第三天,30多人购买了价值300元的按摩仪,“销售人员”后来又将钱返还; 第四天,5位老人购买了价值2999元的化装品给自己的孩子使用,这次“销售人员”并没有将钱返还。一名老人拿着自己购买的化装品送给女儿,女儿一了解,发现母亲被骗,于是到派出所报警。

  民警立即赶到促销现场,发现又有15位老人购买了两床价值4890元的羊驼绒被和保健被,立即叫停活动,并将5名“销售人员”带回派出所了解情况。其中一名张姓男子交代,来购买物品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根本就不会相信,上网一查就知道这些东西的价格。这5人通过免费发礼物、购物返钱的方法来吸引老年人,逐步取得他们信任,最后引诱他们购买价值只有800多元的床上用品。事后,民警收回了20位老人购买的物品,将9万元被骗现金全部退还。

  三、防范意识不强,频频让老年人“中招”

  诈骗团伙和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封建迷信思想重、贪图小便宜、滥发善心等弱点行骗。他们通常采取以下步骤:一是免费体检吸引老年人关注,让他们参与其中;二是利用贪图便宜心理,发奖品、给甜头;三是“亲情”攻势,“亲”如儿女,嘘寒问暖;四是拉横幅、打广告,吹嘘产品功效;五是返还钱,取得老人深度信任;六是收钱后立即转移地点。

  大部分上当受骗花重金买保健品的老人都很朴实,发现被骗后,有的老人说“有人陪着说说话也好”,有的老人说“辛苦一辈子,老了就想图个健康。花其他的钱我舍不得,但是想着为身体好,我愿意,就算没效果,试试也无妨。”许多老年人单纯善良,让一些不法销售商抓住了商机,不断升级行销策略,变换招数让更多的老人上当。

  消费提醒:老年人也需“补补”防骗知识

  老年人要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广大老年朋友要克服贪欲心理,打消“花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念头。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更没有免费的午餐,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自己拿不定购买主意时,可以找孩子征求意见,需要报警时要坚决报警。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不要在所谓的免费讲座购买“保健品”,保留好相关购买凭证,发现问题要及时拨打110报警或与质监部门、消费者协会联系。

  儿女们要多关心老人。老人受骗多是孤独惹的祸,应当多关注老人的需求,多和老人沟通,提醒他们防范不法商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强生活自信。当老人被骗时,家人要尽量少些指责和埋怨,多些理解和宽容。儿女们要多关心老人,给他们讲一些基本的防骗知识,同时应重视中老年人身体保健的心理需求,抽时间多陪他们参加正规的健康知识讲座,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止自己的父母被骗,保证老人安全。

  相关部门加强监管防范。很多骗子把所谓的健康讲座、促销活动设在酒店宾馆等,因此,酒店管理人员应加强监管,如果发现应及时阻止或报警,以防骗子把老人忽悠到此进行保健品、产品推销行骗。另外,小区、公园安保人员应禁止身份不明的推销商进入,不给奸商提供场地;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从源头上不让虚假商品有机会进入市场,一旦发现,要进行严惩。政府应该引导社区、社区医疗机构经常举办一些公益讲座、义诊等活动,以满足老人的健康、保健需求。

  网络销售商品虚假宣传骗局有唧些主要形式?

  1、炒作信用,虚假宣传

  许多消费者认为,信用高的网店,货物质量就有保障。目前网络上出现了专门帮助卖家炒作信用的黑色产业链,一手收钱,一手将不良网店的信用度人为炒高,欺骗消费者。

  信誉度越高,通常意味着卖家的商品受到了越多的好评,也越值得信赖。所以,消费者购物时一般都会选择信誉度高的买家去购物,认为“信誉度”越高,购物风险越低。殊不知, “信誉度”已被一些不法商家所利用,成了他们发财的机会。

  一些网站采用违规方式“刷”信誉度,并从中牟利。而网店“刷”信誉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除了花钱买钻、花钱雇托儿,粉饰美好形象以外,一些买家为少生事端而给出的“注水评价”也助涨了无良网店的气焰,成为迷惑消费者的“帮凶”。

  消费者了解网店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能单看信用额度。要同时看销售情况,以及顾客反馈等等。

  2、山寨网站,让人迷离

  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些国际时尚大牌的网站时,常常搜索到许多“贴”着国际时尚大牌的山寨网站,而且这些网站甚至排到前列,让人难辨真假。

  其实,靠“物美价廉”揽客是此类“山寨网站”的惯用伎俩,他们所售商品的价格远远低于真品。一旦欺骗成功,骗子会另起炉灶,再注册一个新的网站继续行骗。而且,“山寨网站”页面设计得很正规很真实,如网页上有网安、工商红盾、在线诚信企业等标识,让人难辨真假。

  此外,网购虚拟产品也是网购骗局高发地带,被钓鱼网站骗取银行账号、支付宝账号的网络骗局多都来自虚拟产品交易。

  消费者应该对常去的网购网站地址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发现网址和常去的不同,就一定要注意,没准就是不法的钓鱼网站

  3、伪造支付,以假充真

  不少不法分子利用网购特殊的付款方式,仗着新开网店的卖家不熟悉交易程序,利用“支付宝截图”诈骗新手卖家,或者伪造网银支付页面,通过钓鱼网站与某些操作工具的配合,以伪造的网银支付页面骗取用户的网银账号信息,然后直接登陆用户网银盗走账户金额。

  此外,一旦你的电脑遭遇病毒袭击,就会被网络钓鱼,或者植入“木马”。当你网购时,当前页面就会跳转到虚假付款页面,不但让你收不到货,账户里的钱也会被黑客一锅端。

  因此,消费者要进网站浏览,电脑要安装完全版杀毒软件防火墙,不要在公共电脑操作自己的网银。

  4、惊喜大奖,深陷骗局

  与非常吸引眼球的“非常低价”一样,“惊喜大奖”也常常被当作网购中的诱饵。以正规网站搞活动为陷阱,如“周年庆,惊喜大抽奖”,大量发给用户领奖验证码。用户进入钓鱼网站,并输入验证码,都会中“三星”笔记本之类的所谓大奖。然后诱骗用户向指定银行卡转入所得税,骗取钱财。这种网站还会伪造公证网站并有虚假的客服电话,引诱消费者先注册成为会员,提供个人信息,预付定金,甚至购买一部分其他产品,强行增加交易数量,才能得到所谓“大奖”。最后,这份“大奖”还是消费者自己花钱买下的。

  因此,不要盲目相信中奖信息,提高警惕。

  5、外贸正品,非都原单

  目前,一些网站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都表示自己的产品是外贸正品,而消费者一旦购买,通过对比,就能够发现其实该商品质次价高,根本不是外贸产品。

  6、英文网站,并非国外

  假冒国外网站的几个特征是:一是不显示公司的地址、国家;二是不会留电话或传真信息,只有一个电邮地址或MSN等在线交流工具;三是有各种运输配送方式供选择。

  网络消费需要注意些什么?

  目前,引发网络消费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低价误导。在网站上,有许多产品以低于市场价一半或是更低的价格出现,这种超低价的商品有可能是二手货或是残次品,甚至有可能是冒牌货。二是虚假宣传。有些网站的产品信息夸大其词,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收到实物后,发现与网上看到的样品相差甚远。三是霸王条款。一些网站的购买合同采取格式化条款的形式,条款中没有退换货说明,虽然现在新消法有网络购物七日无理由退换货的规定,但因商家与消费者往往相距甚远,消费纠纷发生后,索赔成本过大,导致消费者索赔困难。

  为了避免更多网络购物纠纷的发生,特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支付方式,尽量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站商铺进行购物;

  二是注意店铺信誉,关注网站店铺口碑及评定,参考其它消费者的点评;

  三是注意防范虚假宣传,不要被网站上价格低廉的商品所迷惑,不要轻信商家表面宣传,理性选择商品,避免商品出现货不对版、质量瑕疵等现象。

  网络购药需要注意些什么?

  1、核实确认是否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售药网站。目前,经药监部门批准在网上合法销售药品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全国有439家,陕西有6家,详细名单可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www.cfda.gov.cn)的“数据查询”栏目中查询。

  2、主动咨询。网上药店一般都配有专门的咨询药师,您可以通过在线咨询专业药师,详细说明情况,获取有关购药建议。

  3、分清药品和非药品,对店家推荐的不熟悉的产品,确认是否有药品批准文号。

  4、不要在网上买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一般消费者或者药师都不具备判断病情和处方用药的能力与权力。即使常见的小病,或长期使用的药品,往往也需要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是否维持或调整原有用药。

  5、特殊情况需及时就医。对于某些急需药品或不确定的身体不适,或有超过三天以上的身体不适,建议您及时到医院就医。医事复杂,健康宝贵,不能自冒风险,耽搁病情。

  6、注意药品验收。首先看药品外观有无破损,消费者必须当面开包验收。其次看产品的名称是不是您订购的药品,再次看产品是不是在有效期内,最后在极寒或极热天气里看药品的送货条件是否能保障适宜温度。

  目前主要有哪些网购投诉热点? 网购投诉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目前,服装鞋帽、网络游戏、家用电器、数码产品、保健食品、家居小装饰、团购服务等为网购投诉的主要热点。

  1、网购商品存在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合格、以次充好等问题,消费者买到的产品在外观、功能等方面与网站中宣传的差距越大。

  2、网络购物纠纷有些发生在商品运输过程中。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在寄送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损坏、遗失的现象,但一些网站或快递企业对此问题以各种理由拖延赔偿或置之不理,给消费者带来较大损失。此外,消费者在网上订购的商品不能按约定时间送达。给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快递企业又以各种借口推脱,使得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

  3、监管的缺位导致了网络消费纠纷不断增收。在我国近几年受理的网购纠纷中,涉及“夸大宣传、误导消费”问题的投诉占54.1%;涉及“商品质量低劣,假冒伪劣,以次充好”问题的投诉占31.7%;涉及“虚假办公地址,异地寄送商品的退、换、修等售后服务难以保障”问题的投诉占14.2%。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有关部门对网站、网店、快递公司以及相关经销商的监管有缺位,导致违法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网络购物如间投诉维权?

  消费者在网购时一旦遇到权益受损的问题,首先可以找交易平台,也可以找第三方投诉平台,或者找质量万里行来投诉,还可拨打工商部门的投诉电话12315、质检部门的投诉电话12365。

  消费者投诉要有明确的被投诉人、有具体的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此外,消费者通过信函、传真、短信、电子邮件和12315网站投诉平台等形式投诉的,应当载明:消费者的姓名以及住址、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被投诉人的名称、地址;投诉的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投诉的日期等。

  (本版稿件由普洱市工商局、普洱市消费者协会提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