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神文明创建 >> 内容
阅读正文

与时间赛跑!普洱市疾控中心有一群追寻病毒踪迹的“逆行者”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市疾控中心

  本网讯(市疾控中心)在普洱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有这样一群“先锋队”——他们深入一线追踪每一位患者的就诊情况、追寻其可能的感染来源,排查每一位密切接触者……他们就是普洱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组的队员。

  为应对疫情防控,普洱市疾控中心及时成立10个工作组,其中流行病学调查组共有16名成员。无论白天黑夜,一旦有新的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组小分队就在第一时间赶到患者所在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深入细致了解密切接触者的活动轨迹,坚持用专业、认真、负责的态度,第一时间搞清楚患者的活动轨迹。

  段义军,是一位有着36年工作经验的“老疾控人”,经历过“非典”的他深感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严峻。1月28日,一位来自武汉的患者在普洱市人民医院入院隔离治疗,该病例后被确认为思茅区首例病例。该输入性病例疫情发生后,段义军立即积极开展现场指导流调工作,他对所有流调报告均仔细审阅,确保万无一失。与此同时,得知同行的密切接触者已经去往西双版纳。段义军又立即带领年轻的同事,赶到西双版纳州,跟踪核实密切接触者信息……

  “你再好好想想,发病前你去过什么地方?有没有接触过生病的人?你们当时几人,什么时间从老家自驾车到普洱的?途中在那几个服务区停留了?在服务区接触过什么人?到达思茅城区后去过什么地方?接触过什么人?”这是流调组工作人员董晋在病例调查中问得最多的问题。在每一份病例背后,都有一群隐形的“逆行者”,他们冲锋在疫情处置第一线,出没于感染病房,直面患者,承担着每一例疑似和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由于恐慌、焦躁等情绪影响,许多病人对流调工作不配合、不理解甚至故意隐瞒信息。为了减少和降低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不理解和抵触情绪,流调人员要不断地进行沟通,做好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心理疏导,安抚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为安全起见,流调人员每次调查都要在厚厚的个人防护装备下工作2-3小时,“一身汗水”和“口干舌燥”是每次调查必然的“风采”。不管回来多晚多累,他们还要抓紧时间当天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一般情况下,完成一份完整的流调报告需要大约5-6个小时左右,病例复杂的甚至要更长时间,只有详实而准确的调查报告,才能为疫情防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就是排查和保护可能的感染者(密切接触者),赶在病毒搭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一步传播之前,找到密切接触者并管理起来,阻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和扩散。所以,流调人员要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进行追踪、排查,他们要像警察破案般寻找一切可能传染的蛛丝马迹,利用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告知的信息,和公安、交通、社区不断地进行信息核对和补充。有时候,1例病例可能要反复核对和查找数百人。通过精准的信息核对,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以最快的速度采取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措施、防范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调查组中的刘俊伟和李永飞都是二孩的爸爸,家中都有幼小的孩子需要照顾,他们的爱人也都是一线的医务人员,但他们俩从未因此掉过一次队;李会兰是临时抽调的流调组成员,她的爱人是公安干警常年值班,家中正在上小学的孩子需要照顾,但她没有因此而退却、讲客观。还有徐晓宇、杨华、刀志宏、张勇等流调组成员,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早出晚归……他们都在流调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做奉献。

  流调人员虽然不像负责救治病人的医护人员那么引人注目,但他们同样是这场抗击疫情战斗的主角,他们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控制增量”的作用。,主动冲在一线,为普洱疫情防控铸就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