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神文明创建 >> 内容
阅读正文

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发布时间:2018-03-30 来源:王博喜莉

  本网讯(记者 王博喜莉)从自然生态中收获关于幸福的钥匙,将生态共识深植于各个层面,播撒绿色发展种子,倡导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让“生态文明”家喻户晓,真正深入人心。

  春光下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天高云淡,远山苍翠,绿波荡漾。

  站在景迈山上放眼望去,一坡连着一坡的生态茶林纵横交错,一棵棵茶树泛出新绿,目之所及,绿色绵延,人与生态自然和谐。

  绿色,是澜沧最靓的底色,也是澜沧最大的发展优势。

  在这里,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纷纷创新意、出实招,确保环境治理有实效;广大老百姓从支持到参与再到自觉自愿,献计出力的民间力量从未停歇;在探索长效机制的道路上,澜沧不仅关注当下,更着眼于长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深度贫困地区,澜沧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放在心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坚持转型升级发展、坚决守护绿水青山,共绘绿水青山美丽画卷。

  绿水青山美如画

  “澜沧真是越来越美了,无论是山头还是坡脚,都满眼青翠,绿树成荫。不管县城还是农村,到处干干净净……”澜沧“老常客”,来自青岛的于良楠对此深有感触。

  近年来,澜沧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止环境污染、遏制生态破坏为重点,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七改三清”和大气污染防治等一系列措施,打了一套以治水治气治林为重点的环境治理“组合拳”。

  把“河长清河行动”作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河长清河行动”的组织领导,积极开展河道的综合整治行动,形成条块密切配合、整体联动的河长制管理工作体系。

  此外,从责任分解、考核和追究三个环节建立严格的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同时,澜沧全面打响了污水处理攻坚战,2017年,澜沧境内主要地表水南朗河、黑河水质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要求。

  在大气污染防治上,澜沧也治理出了一番新气象。完成了4个乡(镇)的环境大气监测;澜沧县三环水泥有限公司3000吨日新型干法窑烟气脱硝实施运行正常,脱硫系统投运99.82%、综合脱硝率66.8%。

  在治林方面,澜沧严格执行林地定额使用审批制度,通过加强生态管护体系建设,加强木材采伐规范管理,安排公益林、生态护林员巡山护林等工作,使林业科技、执法、信息网络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强,有效遏制了毁林开垦、乱砍滥伐事件的发生。

  稳步推进农村新型节能项目。集中主要人力、物力,稳步推进发展太阳能、节柴灶等清洁能源,有效降低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

  通过持续开展绿色创建和生态创建工作,“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好愿景在澜沧逐渐变成现实,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文明乡(镇)、生态文明村也因此成为澜沧生态文明建设最生动的实践之一。去年年底,累计创建绿色学校19个,创建市级绿色社区2个,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个、市级生态村129个。

  对城区重点路段和区域就市容环境乱象进行整治。从今年1月起,共整治占道经营3982件、乱摆乱放5841件、乱贴乱画33591件。目前,在车站、广场公园、公共厕所、集贸市场、河道沟渠、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整治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

  政府大力整治、群众主动参与。如今,共护美丽家园在澜沧持续深入推进。

  金山银山富百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澜沧的生动实践,核心就在于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近年来,澜沧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做精生态农业,做优现代服务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不污染环境,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我理解的生态农业。”澜沧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稻田养鱼在澜沧至少已有二十年的发展历史,说起这种“稻鱼共生”的种养模式,来自酒井乡岩因村东佛一组的村民刀老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10亩地用了4亩地搞“稻田养鱼”,鱼因为天然有机放养,没有农药化肥残留,可以卖到20多元一公斤,4亩水田的粮食加鱼能有6000来块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促成刀老六家“粮鱼双增”的根本原因在于鱼和水稻的互惠互利关系,水田中的沟凼格局犹如“水中高速公路”为鱼开辟通道吃杂草减虫害,水稻又为田里的鱼提供食物和养分;与此同时,鱼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了天然的有机肥料,促进了稻谷的丰产增收。生态绿色,已然成为了刀老六获利的关键。

  惠民镇是澜沧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单茶叶一项就让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上万元,可谓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岩共是惠民镇景迈村景迈大寨村民小组村民,一家人单靠种植茶叶,一年下来能有10几万的收入。“今年茶叶价格好,一公斤古树茶价格能到800元左右。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茶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日子越过越红火,岩共不禁感慨。

  收获好生态带来的财富,这里的村民倍加呵护这片山水。开展生态茶园种植,在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和管理上采用无残留无污染的方法,做到既不污染环境,又不影响茶叶品质。

  “精耕细作”的生态农业让广大农户收获了满满的幸福。而文化旅游业等绿色产业的快速崛起,优势绿色生态资源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让世代守护绿水青山的各族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来自大山的绿色福利。

  “良好的资源禀赋,为我们发展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惠民镇党委书记李开富说,在惠民镇尤其是景迈山,乡村旅游这几年蓬勃发展,从最早的为茶客提供住宿,到边缘突围发展“农家乐”到多元规模发展“乡村游”,再到转型升级发展乡村度假,“山里一张床,赛过城里一套房”被传为佳话。

  记者了解到,建在景迈山上的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联动发展运营模式,目前已拥有社员228户,茶园1万余亩,年可加工生产销售优质普洱茶310吨,产值3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500多户茶农增收致富。在发展好茶产业的同时,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建设茶楼、宾馆和餐厅,使茶叶生产、餐饮休闲、旅游度假一体化的经营发展,成为了茶产业、旅游文化产业资源综合开发企业。

  随着旅游业催生的经济价值,激发了当地群众对景迈山生态资源保护的自觉。在景迈山,富裕起来的村民越来越珍视千百年的古树茶、生态优美的原始森林、古朴的村落风貌。芒景村就有这样一支“护卫队”,队员都是景迈山附近的村民,主要职责是在景迈山入口处对进山车辆进行检查。景迈山开展传统古村落保护以来,他们自发组织起了这支民间志愿队伍,主要检查偷拉建筑材料到景迈山私搭乱建违章建筑行为。无独有偶,芒景村也组织成立了卫生队,每户人家出一名劳力,每天值班负责村内垃圾桶清理和卫生宣传工作。村民恩康就是其中的一员,除了定时清理村内8只垃圾桶的垃圾外,他还会在村子内认真巡查,对外来游人乱扔乱丢的不文明行为及时出面制止。

  生态文明入人心

  在澜沧,生态文明理念渐入人心,当地群众的绿色生活方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构成了生态文化,形成了呵护这片绿水青山的合力。

  在文东乡水塘村水塘村民小组,村民岩那正在采摘茶叶。和过去踩在树枝上采摘不同,如今的茶树旁多了一个竹竿搭成的架子,岩那正站在架子上采摘茶叶。

  “我们过去上树采茶的方式会给茶树带来‘伤害’,乡上的工作人员教我们,大茶树搭个架子,踩在架子上采茶叶,就不会伤害茶树了。”岩那说,茶树是老祖宗留给他们的宝贝,只有保护好茶树才能带来可持续的利益。为了科学采摘茶叶,从县到乡到村,组织他们召开了多次会议,动员改变传统的破坏性采茶方式。而村民对这一做法是接受和支持的。

  如今在澜沧,和岩那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芒景村村委会主任科哎华说:“随着生态意识的提升,村民们‘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对茶树的“关心”,是澜沧当地群众对身边生态物种和自然坏境的关切的一个生动实例。

  记者了解到,为积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澜沧还加大了生态保护宣传力度,通过思想引导、项目支持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节柴灶、太阳能灯等新能源设备,逐步改变农村生产生活习惯,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除此之外,澜沧还将生态文明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力培植生态文化,引导绿色生活实践,培育绿色生活习惯,促进绿色消费行为,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使绿色生活成为当地群众主流选择。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