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播报 >> 内容
阅读正文

普洱:千年边城,文明一跃

发布时间:2020-12-14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本网讯(记者 何春好)“从今以后,请叫我全国文明城。”11月20日,云南省普洱市自豪地向世人宣布。

  千年古道马蹄响,凭栏听雨茶咖香。普洱市位于我国西南部北回归线上,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拥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个直过民族。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这座茶马古道上的边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明发育起点较低、文明创建起步较晚。

  然而,半月谈记者近期在普洱采访期间感受到,当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6年来共同雕琢出文明城市的细节与轮廓。最终,千年边城普洱以中国沿边地级城市第一、云南省第一的综合成绩成功矗立起文明的大厦,完成了历史性一跃,晋级全国文明城市。

  “志愿之城”让善意奔流

  “各位志愿者早上好,现急需O型血小板。”11月19日,普洱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冯林楠在“血小板之家”的志愿者微信群里发出求助。“我是O型,小刀。”一个小时后,这名叫刀攀的43岁拉祜族汉子出现在市中心商务区献血房车里。

  “血液的温度,就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不善言辞的刀攀对这句宣传语印象尤为深刻。

  “‘献一次血要补10个鸡蛋’,普洱的少数民族以前总有这样的误解。”市中心血站站长胡海霞说,“市区县各级公务员、医护人员带头献血为市民做表率。”

  2019年,普洱市无偿献血人次相比2015年增幅逾62%,采血量增幅逾64%,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保证湖北省血液供应,普洱市首批300位志愿者挽起袖子献出5万毫升爱心血液,成为云南省各州、市中首个将血液送达昆明的城市。

  “隔离的是病毒,不隔离的是爱心。”1月中下旬,普洱市委主要领导率先向全市发起号召。一支支志愿者团队迅速组建起来。

  44岁的巾帼志愿者李文莉驻扎进了安置滞留旅客的酒店,提供消毒、打扫卫生、心理疏导等服务。她时常指着餐车上“众志成城,宾弄赛嗨,普洱与你同在”的标语对新入住的旅客说:“‘宾弄赛嗨’是傣语,意为‘没有血缘关系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

  近年来,每年都有1300多名老挝、缅甸的大中小学生到普洱就读和留学。他们看到中国同学经常在校园内外开展志愿服务,便纷纷加入其中。

  老挝丰沙里省留学生SIVANHNA,中文名字叫徐金兰,她是普洱学院一名大三学生。徐金兰参与过劝阻乱扔垃圾、乱吐痰、闯红灯等行为,见证了文明创建的点滴变化。

  2018年的一个雨天,徐金兰在学校附近的湿地公园里帮助了一名滑倒受伤的游客,为她清理伤口并送上雨伞,这件事成了徐金兰难忘的记忆。“感觉得到了认同,我也是异国他乡这座文明城市的一员。”

  据了解,普洱市目前已组建志愿服务队伍3000余支,招募志愿者20万余人。志愿服务覆盖40个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时长从2018年200万余小时增至2019年500万小时,2020年达800万小时。

  “宜居之城”让书香飘逸

  “只有这些书,他的精神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11月26日傍晚,在市中心的云上乡愁书院,市民马进国向在场的20多名参与者节选朗读作家路遥的一部著作。

  “《平凡的世界》记录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感恩改革的时代,感恩进步的时代,感恩美好的生活。”马进国对大家说。

  每晚8时,市民都可以自愿参与,当众朗读。“作为小小的鼓励,分享者能以低折扣买下这本书。”乡愁书院工作人员付原说。

  这是普洱市“365朗读计划”的一个日常场景。普洱还依托已建立的10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1905个农村文化小广场,常态化开展国学经典诵读、阅读凡人金句等活动。

  一脉书香处处飘。每晚,在思茅区南屏镇兰花社区,利用办事大厅辟出一部分空间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也有一些居民在阅读。“实践站装修现代而别致,明亮又舒适,并将全民阅读、精神文明创建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有机结合,打通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兰花社区党委副书记高玲介绍。

  据了解,普洱市目前已建成县、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乡、镇级文明实践所108个,村级文明实践站1056个。

  书香生活之外,绿色生活也是文明城市应有的底色。普洱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2%,城市人均绿地面积12.02平方米。

  依托良好生态环境条件,普洱市近年大力实施综合整治环境卫生,修复河湖生态,打造便捷交通,改造老旧小区。一系列工程提升了城市空间品质,更加和谐宜居。

  与此同时,普洱市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和智慧化公共服务,围绕公共安全、就业就学等民生关切加大投入力度。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满意度达到99%以上。

  织密一张网,下好一盘棋

  “创建文明城市已成为普洱历史上社会参与面最广、影响力最大、最受群众支持的社会活动。”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在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表示。

  卫星认为,群众不仅是文明城市达标与否的“验收者”,也是创建过程的重要参与者。织密一张网是重要抓手,普洱市将区域内15个社区划分为1.6万个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细致周密的网格责任区,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提升城市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水平。

  “539个创建文明工作委员会覆盖城区561个小区,每一个小区又细分到每一户,精准到城市的每一个组成细胞。”普洱市文明办主任施文艳说。

  面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这项系统工程,普洱市始终秉持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普洱市少数民族人口占61%,其中有5个直过民族35.9万人,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普洱市坚持把文明创建与决战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等工作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11月15日,普洱市最后一个贫困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宣布脱贫,至此辖区内9个贫困县摘帽,告别“十县九贫”的历史。

  昔日典型的“直过民族”聚居区实现了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千年跨越”,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翻天覆地的巨变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完成了来之不易的脱贫一跃,也同步完成了令人刮目的文明一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