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播报 >> 内容
阅读正文

澜沧五举措着力打造民族文化

发布时间:2017-09-18 来源:澜沧县文体广电局

  本网讯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通过五举措,着力打造民族文化。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保障。澜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于2003年提出“拉祜文化名县”战略,2005年成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专家小组,2007年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成立由政府主导,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文化保护传承决定》《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关于加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施办法》,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提供依据和保障。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目前,澜沧县城已建有拉祜文化展示中心、牡帕密帕葫芦广场、拉祜风情园、博物馆和科技馆,启动实施民族体育中心风雨篮球场建设项目。全县20个乡镇,每个乡镇规划建设1个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点,乡镇文化综合业务楼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全县161个村委会(社区)规划建立了161支文艺队,建立农家书屋165个,建立糯福阿里、雪林左都、富邦、佛房山、县城5个基站,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5%和96.1%。

  加强挖掘整理,注重传承保护。全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传承人2人;省级名录12项,传承人14人;市级名录31项,传承人44人;县级保护名录4项,传承人100人。2006年,糯福南段被列入第一批省级拉祜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区,2013年芒景被列为省级布朗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区。现有馆藏文物1540件,其中国家级三级文物12件,国家二级文物2件。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项。2015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物保护规划》通过省级评审,2017年3月,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目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注重人才培养,宣传民族文化。按照《澜沧县关于加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施办法》,对县级传承人每年给予1000元的补助,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经费补助文艺队长,充分发挥他们在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带动、示范和引导作用。以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达保兄弟姐妹组合等为骨干,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的资源和影响力,大力宣传民族文化。

  鼓励艺术创作,打造精品文化。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加大民族歌舞创作力度,打造《牡帕密帕》大型原生态歌舞。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产品,编制出版《情满拉祜山》《走进古茶山》《景迈茶山》《王贵音乐作品集》《传承民族文化 守护精神家园》《从葫芦里出来的民族——拉祜族》等反映澜沧县民风民俗、人文风情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书籍,出版《快乐拉祜》《神圣葫芦与澜沧江》《香茶美酒献给你》等音像制品,通过收集、整理、研究,以实物、文字、图片、声像等形式,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挖掘整理力度,打造民族文化精品。 (澜沧县文体广电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