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播报 >> 内容
阅读正文

普洱市倡导友善文化推“创文”

发布时间:2017-06-22 来源:梁荔

  本网讯(记者 梁荔)友善:指朋友之间亲近和谐。其实,当今“友善”的含义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如为人谦恭庄重、待人宽厚和气,处事诚实刚正、行事勤快敏捷、常怀慈善之心等,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友善。党的十八大报告单篇列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也正是告诉我们要对自然友善。

  党的十八大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层面提出的第四个要求是“友善”。

  友善,顾名思义是指友好和善良,是希望人们之间保持着一种“视人皆为友,我必善待之”的良好品格。

  人的社会属性,注定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身处各种关系当中。个人不但要处理自己复杂的情绪,还要与他人交往,在社会上立足。以何种心境、何种形式与人交往,以何种形象走向社会,这是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氛围当中,这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如何达到这种境界,这就需要“友善”。但现在的社会似乎缺乏“友善”:遇到陌生人不敢说话,老人摔倒没人敢扶,邻里之间不相往来,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言语不和就拳脚相向,拐卖诈骗现象花样翻新,乱砍乱伐、乱排乱放等,这些不文明现象为和谐社会的实现设置了重重阻力。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将“友善”作为对公民的价值要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需要大力倡导“友善”。因为,“友善”是一切和谐的基础。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普洱市大力开展友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重视创新文化宣传方式、强调知行统一性,推动社会友善精神建设,营造和谐健康的友善社会氛围。如:普洱市各个校园着力在解读和领会友善价值观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引导全校师生员工增强对党的主张和友善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感情认同、政治认同,将友善的价值观扎根于思想和灵魂深处。学校采取“带头学、主动讲、真正做”的学习原则,倡导学生们养成“视人皆为友,我必善待之”的良好品格。同时,实行“阳光素质教育”,加大对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将友善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在点点滴滴中融合、渗透,促使友善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人心”,实现全方位落地生根。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