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播报 >> 内容
阅读正文

绿水青山在 生态惠子孙

发布时间:2017-02-22 来源:普洱日报

本网讯(记者 梁荔)普洱是祖国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厚植绿色发展根基,实现追赶跨越、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在普洱得到高度统一,“建设生态文明是追赶跨越、绿色崛起的具体实践,是提升普洱发展‘硬实力’‘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是培育‘新优势’的内在要求,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生态亦是民生

2016年,普洱市把生态文明建设当做最大民生工程,进一步深化对“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的认识,让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到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方方面面。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举措,生态保护的联动机制不断完善。由此带来的是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试行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和考核办法,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建设初显成效,绿色GDP占全部生产总值的85%。全面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普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城市”,荣获“2016年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思茅区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景东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为“中国首个县城环保样本”;澜沧国家森林公园获批,新创建16个生态乡(镇)、264个生态村。绿色发展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自古以来,普洱少数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理念奠定了这块土地持续繁荣的基础,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从科学的角度强化了这一观念。普洱市委、市政府着力培育民众发自内心的生态文明观,让全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使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形成一个互利共生、和谐共存的统一体,全民共同努力,齐心协力达到共赢的目的。各民族在与自然长期相处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且富有智慧的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 对普洱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产业支撑

近年来,普洱市强化资源生态环境监管,加强污染防治,实施了原始生态和湿地恢复、农村环境整治和坡耕地生态整治等工程,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累计建成 16个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 个国家森林公园和 1个省级森林公园,完成了140 万亩生态茶园改造,占现代茶园面积的 96%,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强化。依托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2013 年 6 月,普洱市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作为全国首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生态文明建设有了绿色产业的支撑。

目前,普洱市已初步形成特色生物产业、林产业、水电、旅游度假四大产业集群。其中,咖啡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茶叶、石斛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云南省第一,糯扎渡水电站是全国第七大水电站,林产业产值居云南省第二位。

预计到2020 年,普洱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160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四大绿色产业基地的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60%。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形成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历史见证繁荣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普洱市委、市政府坚定了发展方向,提出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明确的责任、更严格的要求、更有力的举措,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新的一年,普洱已经提出了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系列措施:一是要坚持规划引领,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用科学的规划维护生态安全的“生命线”、维护公众健康的“保障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警戒线”;二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开发绿色资源、积累绿色资产、拓宽绿色空间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总部经济、品牌经济,做实做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三是要着力提升人居环境,狠抓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各类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市;四是要着力解决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突出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推进各项整改任务落实;五是要加快构建全域覆盖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用制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