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普洱 >> 内容
阅读正文

普洱:打造特色乡村少年宫 让非遗文化代代相传

发布时间:2022-08-01 来源:澜沧县融媒体中心

  本网讯 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澜沧县按照非遗文化融入乡村少年宫的建设思路,依托非遗文化传承项目,调动当地非遗传承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少年宫建设有机结合,让非遗文化代代相传。

  在惠民镇芒景村小学,每周三下午学校会组织师生,一起学习跳布朗族传统舞蹈,刀舞和象脚鼓舞。跳刀舞时,孩子们舞刀干脆,动作标准;跳象脚鼓舞时,大家围成一圈,一边跳舞一边击鼓,无比热闹。
  芒景村小学学生倪春说:“我们以前只有在寨子里面才能看到大人们跳刀舞,我们也很想学。来到学校以后,我们就可以学习刀舞。”
  据悉,2019年,布朗族传统舞蹈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芒景村小学本着“塑气质、启睿智、显个性、构建特色乡村少年宫”的宗旨,充分利用校园教学场所,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聘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在每周三下午开设布朗族传统舞蹈教学课程,让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学习非遗文化。
  芒景村小学教师杨光玲说:“芒景村布朗族比较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非常浓郁,我们把乡村少年宫与非遗传承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从小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自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澜沧县着力在挖掘、传承非遗文化上下功夫,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认真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情况和传承人信息,学校择优聘请指导老师,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引进来”,开设非遗传承课程,增加未成年人对非遗的了解和兴趣,真正实现社、校联动,共同传承非遗。
  据悉,目前全县共有2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其中中央项目14所,省级项目7所,市级项目5所,乡镇覆盖率达100%。乡村少年宫开设有拉祜族摆舞、芦笙舞,哈尼族竹筒舞,布朗族刀舞、象脚鼓舞等非遗文化课程,让少数民族文化与非遗植根于课堂,助力非遗文化代代相传。
  澜沧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徐佳荣说:“传承非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极为关键,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助力非遗传承的良好平台。澜沧县通过政府投入、学校引导、非遗传承人言传身教等方式,全力推动非遗文化融入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把乡村少年宫办成一项暖心工程,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