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普洱 >> 内容
阅读正文

针尖上的绣娘梦

发布时间:2020-01-13 来源:李段红

  人物:景东安定镇青云村彝家妇女 李海仙

  梦想:“想教授更多的人学会刺绣,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本网讯(通讯员 李段红 文/图)李海仙,女,彝族,小学文化,现年52岁,家住景东彝族自治县安定镇青云村下吴家村民小组,2014年在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被认定为彝族刺绣的省级传承人,2018年1月被认定为“云岭技能大师”,2019年10月入选云岭首席技师。

  与“绣”相知守护传统技艺

  青云村的彝族刺绣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一项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实用性极强的民族传统工艺。

  受传统习俗的影响,李海仙自七、八岁时便随其母亲与嫂子学习彝族刺绣,10岁又拜省级“民族民间美术艺人”鲁桂枝为师学习刺绣,掌握了排花、栽花、穿花、贴花、锁花、盘花、滚花、补花、刺花、纳花、平绣、链子扣、镂空、打字花、扣花、切针等手法和技巧。李海仙告诉笔者:“青云刺绣上的每个图案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寄寓了当地人民美好的愿望,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所以从小我就觉得这样精美的彝族刺绣不应该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上失传,所以我要坚持下去,守护好这份技艺。”为此,除了农忙时节,李海仙经常在村里组织开展彝族手工刺绣培训活动,组织大家聚在一起学习刺绣技术,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目前,李海仙已收徒12人。每年,李海仙还不定期到安定镇中学及安定镇中心完小开展“民族文化传承进校园”活动,教学校里的学生进行彝族手工刺绣技艺学习,使安定镇的彝族手工刺绣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截至目前,李海仙先后举办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刺绣技艺培训班120场次,培训人员800多人次。

  与“绣”相伴铸就传承“梦”

  在安定镇中心小学及安定中学开展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李海仙拿着绣花针手把手教学生如何穿针走线,耐心地向学生们传授技巧。作为彝族刺绣传承人,李海仙希望通过自己微小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近彝族刺绣、了解彝族刺绣、喜欢彝族刺绣,最终拿起针来亲手绣制并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2013年12月,李海仙的作品布艺、喜鹊牡丹背巾入选普洱市文化局、普洱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举办的首届农民工技艺作品展;2014年6月,在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文物局主办的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云南省宣传系列活动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中获得荣誉证书;2017年9月,李海仙向云南省档案馆提供口述历史,已作为重要的档案资料珍藏于省档案馆;2017年12月,在普洱市首届“诺玛阿美杯”民族大赛中荣获优秀奖。李海仙还先后参加市、县、乡民族服装服饰展销16次,展销传统手艺刺绣作品800余件。

  如今,刺绣制作和销售已成为青云村村民的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之一。目前,青云村有省级文化传承人1人、省级民间艺人1人和市级文化传承人3人。青云村已成立刺绣合作组织,全村及周边村组有300余名彝族妇女从事彝族传统刺绣品的加工及销售,且具备一定生产规模,主打品牌为“密撒把”彝族手工刺绣。

  指尖描春夏,拈花绘秋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海仙用一根小小的绣花针绣出了彝家儿女的美好情怀,也绣出了自己的美丽人生。李海仙告诉笔者:“我现在老了,眼睛也比以前花,但心里还是有个愿望,想教授更多的人学会刺绣,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