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普洱 >> 内容
阅读正文

民族团结之花在盟誓之城盛开

发布时间:2017-09-25 来源:宁洱县委宣传部

  核心 速读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大旗,牢牢把握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一定位,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为品牌,突出抓好“民族团结教育、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三大示范,统筹推进“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四个示范,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民族团结教育深入人心

  以发扬民族团结文化、颂扬民族团结故事、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为主旋律,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引领示范作用和磨黑中学、杨正元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部队、进教堂的“七进”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努力营造“三个人人”和“三个带头”的浓厚氛围,筑牢民族团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2016年至今,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共组织各级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人士、中小学学生参与民族团结教育宣讲达4万余人次。

  民族经济加快发展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夯实发展基础。实现了 85个村委会通硬化路,村组道路硬化率达75%;完成 “五小水利”重点县建设,解决和改善了10.7万人饮水安全;城乡电网覆盖率达100%,实现广播电视和行政村光纤全覆盖。加快培植特色农业,拓宽发展渠道。建成生态茶园14万亩,咖啡种植面积达10万亩,烤烟收购稳定在10万担左右,核桃、坚果发展到12万亩,畜牧、茶叶、咖啡、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体系逐步建立。大力扶持绿色工业,增强发展动力。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8家,工业产品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5个,获得云南省重点新产品称号8个、云南省名牌产品称号10个,特色产业多元化、支柱产业规模化格局正逐步形成。

  民族文化不断繁荣

  编制和完善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目录和规划,切实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实施了一批以“哈尼族板凳龙舞、哈尼族民族服饰制作技艺、唢呐技艺传承、传统银饰品制作技艺传承和普洱青砂陶制作技艺传承”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项目;全县85个建制村均建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科普栏、体育设施和通互联网,部分乡(镇)建有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点和民族文化广场;同心那柯里、德化绿荫塘、勐先蚌扎、宁洱温泉等民族团结示范村(特色村)魅力全面提升;同心那柯里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在全国的政治地位不断提升,“茶源道始·盟誓之城”品牌逐步显现。

  民生得到改善保障

  扶贫攻坚卓有成效。实施安全稳固民房建设6679户;村组公路硬化528公里,组内道路硬化1084公里;实施“311”产业扶持政策,27家企业和73个专业合作社参与带动2557户农户发展产业,推行咖啡种植和政策性咖啡价格保险试点;发放教育扶贫资金138.8万元;通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0.25%;纳入各类生态保护政策补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17人,选聘各类生态管护人员334人;农村兜底保障标准与国家脱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纳入社会保障兜底1049人;社会帮扶氛围不断高涨,获捐助资金2220万元;撬动金融资金15.35亿元;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成效明显。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升, “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覆盖;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6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民族教育全面振兴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民族教育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扎实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全县共实施“薄改计划”“校安工程”和“恢复重建”等项目62个,目前已开竣工36个,全部项目完成后将新增校舍面积41614平方米,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9480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完学率、毕业率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项指标通过国家督导检查评估验收。

  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深入推进“森林宁洱”建设,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双增”目标如期实现;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工作,目前已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省级绿色学校4个,市级生态村77个。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实现资源科学管理,不断提升人居环境。

  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以实施项目、强化管理、发展经济、提升民族宗教事务管理能力和增进民族关系融洽为载体,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上学、看病、特困家庭救助等需求,确保了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环境整洁,生活健康文明,群众遵纪守法,邻里和睦团结,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各民族之间关系融洽;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积极开展信访问题和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现了少数民族无群体性到省级、市级机关上访和无群体性械斗事件发生的双无目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宁洱县委宣传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