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身边好人 >> 内容
阅读正文

2023年“普洱好人” | 陶德正:坚守基层三十载 无私奉献为他人

发布时间:2024-01-02 来源:普洱市文明办

  陶德正,男,彝族,1968年7月生,中共党员,景东彝族自治县安定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任。1991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安定镇青联村小学任教,2003年调至安定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2016年任中心主任至今。在安定,从教师改行已近20年的陶德正,如今依然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陶老师”。

  热心帮扶困难群众,无私奉献为他人
  2016年——2020年,是景东县深入打响脱贫攻坚战的五年。陶老师作为青云村挂包联系工作队员之一,挂包着5户贫困户,其中施学明这户情况最特殊,他身患残疾,没有什么产业,收入低,家中没有电饭煲、电磁炉等基本的电器,甚至连手机都没有。陶德正先为施学明家购买了基本生活用品,每次入户都耐心与施学明谈心谈话,逐渐得到施学明的信任,一个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家庭在挂包户和挂包联系人的共同努力下慢慢形成。
  2018年,青云村主任找到陶德正,希望他协助做新村村民小组施学良1户思想工作。因为户主施学良精神残疾,病情时好时坏,思想顽固,家中还有一个年迈的父亲,一家人生活困难。青云村算是陶德正半个故乡,对全村各户基本情况烂熟于心,他与施学良曾经是同学,更是清楚施学良户的具体情况,他下决心要做通施学良的工作。从此以后,陶德正常常利用自己的周末休息时间定期去施学良家里,在他病情转好时就与他谈心,回忆一起上学的时光,带着他一起打扫家里的卫生。陶德正告诉施学良要养猪、摘茶叶去卖才有生活来源。经过多番动员,施学良同意养猪。久而久之,施学良慢慢养成了打扫卫生的习惯,每年家中必养几头猪,过年卖几头,杀几头,山上的茶地也没有再撂荒了,生活好起来了。
  做年轻人的文化老师,积极扶持助他人
  后继乏人一直是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难题之一。非遗传承后备无人的困境如何解也一直是陶老师心之牵挂。一方面,在每年的非遗传承人考核时,他严格把关传承人们的真实带徒情况,要求传承人必须收授年轻的学徒确保非遗传承后继有人。另外,每年按季度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与县域内的小学、初中保持高效衔接,力争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爱上非遗,让文化传承观念深入童心。另一方面,陶德正还利用下班时间,发挥自身特长,动员非遗传承人一起开展非遗文化“传、帮、带”活动。他结合老百姓白天农忙的实际,将传帮带活动安排在夜里开展,每期培训活动的时长为10晚,并在活动上选择优秀的学习者进行培养。没有活动经费,陶德正就自费为非遗传承人和前来学习的群众保障一顿简单的夜宵。在不断的宣传动员下,培训活动如期开展,每晚参加培训活动人员均为30余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同时,非遗传承更加深入人心。2023年年初,在开展非遗文化新老传帮带队伍培养暨第一季度传帮带活动培训活动上,来了张雄斌等3位非常年轻的新人,他们动作灵敏、勤奋好学,一看就是学打歌的好能手。陶德正在10个晚上的培训过程中,一直密切关注他们3人的学习情况。期间还亲自教授他们吹彝族大桶长号、牛角号、大帮腔、弹三弦等。培训结束后陶老师主动联系张雄斌三人,他利用自己的周末时间,在单位外的广场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亲自带他们到老一辈的非遗传承人家中去学手艺,和年轻人们打成一片,在安定形成了非遗文化“有老师教,更有学生学”的良好局面。“一年能选出2到3个年轻的后辈进行培养就足够了,我还在工作岗位上的这几年至少也能培养出10到20人,这个机制也会一直在安定文化站传下去。”陶德正笑着说。目前,在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中,张雄斌三人提升很快,已经能和村里的非遗表演团队一起到县城或周边地州进行演出,在团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有了一定收入。
  致力民族文化推广,鞠躬尽瘁专事业
  2016年任安定镇文化站中心主任后,陶德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就以一种高度负责、不放松的态度,充分发挥身为本地人的优势,深入挖掘发展彝族打歌、跳菜、大帮腔、刺绣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申报各类项目传承人、挖掘新项目。在他带领下,2018年彝族羊皮衣制作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9年又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继彝族跳菜外的第二项市级非遗传承项目;2020年,在安定镇党委政府及县文旅局的关心支持下,在文广中心共同努力下,安定镇荣获“云南省2020——2022年度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彝族跳菜)”称号。
  2022年3月,普洱市举行三八妇女节“创业巾帼她力量”非遗展,需要4名彝族手工刺绣非遗传承人到场参加,主办方只提供场地,其余的需要自费,由于当地很多“绣娘”都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忙于春耕,又因为没有误工费而不太愿意参加。陶德正想,这是一次展示景东彝族文化的机会,不去可惜了。没人报名,他就不辞辛劳亲自到每个“绣娘”家中作动员,有3名“绣娘”同意参加,仍然还缺1名,陶老师马上动员自己的妻子,既出人又出力,最后景东彝族手工刺绣在展会上一展风采,也销售出许多绣品。
  自陶德正到文广中心工作以来,他积极带队参加省、市、县三级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有些活动需要义务参加,车费、路费不能报销,他都是自己出车出钱出人出力,为的就是多一些宣传景东彝族传统文化的机会。“吃亏一直是传家宝,奉献还是家常饭。”这两句话足以形容年近花甲的他,在生活和工作上,他贴工、贴钱、贴人,默默做了许多事,总有人觉得他吃亏不自知,但他却说“我贴的是身外之物,这些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看似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我得到的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