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要闻 >> 内容
阅读正文

有病看得起 看病更方便

发布时间:2018-07-12 来源:吕禾

  本网讯(记者 吕禾)百姓看得起病了,就医政策改善了,医疗技术提升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卫生计生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普洱卫生计生工作者的努力拼搏,全市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通过不断地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全市医疗事业专项投入是“十一五”期间的3.5倍,各种资源逐步得到优化配置,宏观管理逐步完善,新型卫生体制初步形成,医疗卫生工作快速在提高人口素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院发展成果喜人

  “以前早上8点来到医院挂号,排队就要半个小时以上,看个病要耗费一早上的时间。而今天,医务人员教会我使用自助机,从挂号到看完病前后只用了半小时,真的太方便了。”前来市医院就诊的思茅区南屏镇南岛河村村民王春芳感慨地说。

  从2017年10月1日起,市人民医院启动门诊流程优化项目——门诊就诊卡充值服务。通过办理医院可充值就诊卡,实行分时点、分时段的预约看诊、检查,支持多途径挂号、缴费等多项便民措施,在门诊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全方位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达到改善患者就诊体验的目的。患者再不用到收费窗口多次排队缴费,减少排队环节和等候时间,让就医过程更加便捷。

  “回想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条件较差,由于没有CT等专业设备,要检查脑出血的症状,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诊断。现在做CT检查就可以一目了然了,马上就能给患者进行有效地治疗,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医疗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冬雪说,1988年她参加工作的时候,医院科室很少,没有细化分工,只有一个大内科和大外科。到1995年升格为三级乙等医院后,医院对科室进行了细化分工,按照专业不同,内科分出了神经内科、肾脏内科,外科分出了烧伤科、肿瘤科、肝胆外科等。医院住院部也进行了改扩建,老旧的大楼被拆除,建盖了目前的 2号楼和 3号楼,而现在正在建设的门(急)诊大楼预计 7 月下旬将启用。床位也从当初的200余个增加到了现在的 1200余个。

  随着我市不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卫生资源逐步得到优化配置,卫生事业宏观管理逐步完善,新型卫生体制初步形成,卫生计生工作在提高人口素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卫生计生服务机构1503个,其中,医疗机构467个,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机构33个,医学科研和采供血机构3个,急救中心(站)2个,村卫生室1000个。民营医院18个,企业办医院1个,个体诊所、医务室273个,全市编制病床9913张,开放病床10742张。

  医保让看病不再难

  “家里老人87岁,身体不是很好,前段时间腰椎间盘突出住院7天,家里只交了300多元医药费,其他都是医保承担,若是没有医保,真不敢想象要花费多少医药费。医保让我们农民生病敢住院了。”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者东镇者东村大奋田村民小组村民卢绍萍说,她家有6口人,2017年每人每年缴纳医疗保险180元。

  记者了解到,我市自2003年率先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实施新农合试点以来,全市新农合工作快速发展,新农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渐完善,形成了符合我市实际的新农合保障制度,制度建设取得较好成效。2003年至2016年,新农合累计参合人数为2081.68万人次,参合农民积极性逐年提高,参合率由2007年的84.14%提高到2016年的98.39%,增长14.25%。

  自2017年1月1日起,普洱市原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正式并轨,统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为此,普洱市研究制定完善了特慢性病门诊、普通门诊、重大疾病、医疗费用审核结算等一系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配套政策措施,全面实现了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统一统筹层次、统一归口管理、统一信息系统“九个统一”的目标,保证了全市参保居民正常享受门诊和住院各项医疗保险待遇。2017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37.2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230万人的103.14%,医疗保险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