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要闻 >> 内容
阅读正文

绿水青山间“淘金掘银”

发布时间:2018-05-04 来源:王福蓉

  本网讯(记者 王福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绿色资源,是普洱市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路线图。

  近年来,普洱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森林普洱建设和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任务,坚持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林化为龙头,林浆纸纤、林板为两翼,非木质林产品采集、特色经济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观赏苗木和森林生态旅游为补充,构建起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体系和森林城镇体系。

  到目前为止,普洱市森林价值突破了三千亿元,实现了森林资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森林面积、蓄积的双增长,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森林面积居全省第一,森林蓄积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四,天然林面积、人工林面积居全省第一,经济林面积居全省第四。

  基础 做好林文章

  林业,兼具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功能,肩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生产生态产品、保障林产品供给等多重任务,在推进绿色发展中具有天然优势和不可取代的作用。

  为了保护好绿色这一最大的特点和资源,普洱市严格加强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全面查清全市森林资源家底,积极开展了林改“回头看”工作。

  从源头夯实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按“四季长绿,四季见花”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道路林荫化、地域全绿化、国土生态化”,认真开展路域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加强公益林管护,超额完成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充分整合执法力量,加强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扎实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等。

  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助推林业扶贫。涉及建档立卡户3269户,占退耕还林总户的23%;人口13007人,占退耕还林人口的22%;面积3.4826万亩,占退耕还林面积的25%。建档立卡户户均从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中得到1.75万元、人均4000元。

  进一步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做好普洱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总结完善森林灾害保险与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工作,强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拯救保护规范管理,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逐步缓解人与亚洲象等野生动物的冲突。

  同时,我市申报的云南云景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及林下中药材白及通过省级良种评审认定。景谷林业示范林场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景谷林业示范林场思茅松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五年规划通过省级评审。

  发展 念好产业经

  如何从绿水青山中走出一条致富道路,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普洱市围绕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目标,在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美丽绿色普洱的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拓展森林文化,延伸林业产业链,积极培育林业经济新增长点,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2017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达511.6万亩,预计实现林下综合产值96.7亿元,比上年增长6%,占全市林业产值的41.5%,成为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林农增收的主要产业。林下种植26.94万亩,产值29.8亿元;林下养殖302万亩,以牛、羊、鸡、鸭等畜禽的林下养殖为主,产值35.4亿元;林下采集120.4万亩,以松脂、野生菌为主,产值16.1亿元;森林景观利用62.3万亩,以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产值15.4亿元,涉及农民近26万户,从业人员约50万人。全市共有林下经济开发公司75户,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161个,形成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格局。

  林产工业发展迅猛。景东力奥集团天然饮品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核桃肽生产线建成投产,镇沅昌辉实业有限公司“仁为峰”核桃乳生产快速增长,全市生产核桃乳1.3万吨,同比增长56.6%:实现工业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加59.1%,是全市林产工业增幅最大的产品。卫国林业局成为我市唯一拥有4个省级名牌产品的工业企业。

  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之一的云投林纸6万吨生活用纸项目于2017年12月获普洱市工信委核准,加快了实施全部“浆变纸”的步伐,促进了产业链延伸、转型升级发展,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2017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241.31亿元,同比增长14.04%。林业贴息贷款项目申报数额为6.92亿元,其中大额贷款3.86亿元、小额贷款3.06亿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