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文明树新风 >> 内容
阅读正文

云南普洱:培养健康文明生活习惯 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发布时间:2020-05-29 来源:普洱日报

  本网讯  为推动贫困地区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普洱市在脱贫攻坚地区组织开展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行动,重点围绕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公共卫生、健康卫生饮食、自觉遵规守法等方面来组织实施“五大习惯养成行动”。近日来,普洱市思茅区各乡(镇)以培养农民群众健康文明生活习惯为抓手,坚持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作为提升群众生态文明意识、转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民心工程”和“惠民工程”来实施,不断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村民精神面貌和乡村卫生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

  “公厕革命” 小厕所彰显大民生

△倚象镇2020年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现场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文明窗口。作为给居民和游客提供服务的便民设施,公共厕所不仅关系到旅游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近年来,按照《思茅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普洱市把“公厕革命”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全区“公厕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城乡的公共厕所大都面貌一新,受到群众和游客的普遍欢迎。全区计划3年内完成25684座农户厕所和31座公共厕所建设和改建工作。

  小厕所,大民生。今年4月14日普洱倚象镇启动了2020年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以厕所革命“小切口”做好民生改善“大文章”。在倚象镇竜竜村下寨村民小组的村民张志金家中,刚改造完成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已投入使用,冲水马桶、节能灯、洗手台、镜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之前的厕所是旱厕,基本上什么都看得见,粪便污染很大,现在进去上厕所就干干净净的,使用起来也更方便、更卫生了。”张志金对改造后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很满意。

  与此同时,竜竜村五里河村民小组的村民刘兴华也正在家旁的菜地里开挖化粪池土方,对原有的旱厕进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据了解,倚象镇自开展2020年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以来,许多农户家正火热施工,安装冲水箱、化粪池……一片繁忙景象。目前,竜竜村已完成三格化粪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83户,年底将实现全村常住户全部户厕改造。鱼塘村竜山村民小组32户村民积极响应厕所革命扶持政策,实现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在全村厕所革命工作中名列前茅。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建的户厕规格都比城镇高。农户庭院内有花园菜地,干净整洁,柴草有序堆放。这是我第三次到李箱寨小组,一次比一次变化大,一次比一次显成效。”区委副书记张晟源对倚象镇下寨村李箱寨小组的户厕分类排污处理实施情况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自普洱市实施“公厕革命”工作以来,农村厕所得到改造提升,全面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群众文明程度。同时,通过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推广,达到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供农田直接施肥用,实现生态效益、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多赢”格局,为全市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改造后的无害化厕所

△农村厕所得到改造提升(宋志刚 摄)

  “三治”委员会新模式提升大格局

△生活环境从脏乱差到干净整洁转变

  近年来,普洱市着力探索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委员会新模式,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实现“生活环境从脏乱差到干净整洁的转变”“生活习惯从只扫一屋到定期扫全村的转变”“生活质量从低到高的转变”的三个文明转变。

  普洱思茅镇在开展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行动中,以“三治”委员会为抓手,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建立工作机制,成立思茅镇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行动指导组,林业、水利、卫生、教育等部门参与,大力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考评奖励机制。思茅镇莲花村、箐门口村、三家村社区共21个村民小组975户农户参加村民小组人居环境考核评比活动。通过评比,充分激发了群众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切实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顺镇炮掌山村大平掌村村民小组长期以来受垃圾乱丢、清运道路不通畅问题的困扰,在筹资1.2万元但资金依然短缺的情况下,大平掌党支部及“三治”委员会16名党员带头投工投劳,得到党员、群众积极响应和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修建了长13米、宽8米、深4米的垃圾池及长40米、宽3.2米的垃圾清运道路,解决了大平掌村民小组68户农户275人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引导村民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云仙乡“三治”委员会在乡村治理中,有“硬措施”也有“软引导”,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自律规范,以乡风文明为引领,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实施农村文化生活繁荣工程。加强村组活动场、活动室及配套设施建设,组建陀螺队、笙歌队、广场舞表演队等,不断提升群众文艺素养和精神生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明需求。组织群众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科技、学讲普通话,普及宣传健康、卫生、科学法律、技能、文明礼仪等方面知识,推进移风易俗,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围绕“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共建美好乡村”的目标,运用好爱心公益超市这把“初心钥匙”,采取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唤醒动力的方式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解锁群众的思想“枷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开展卫生整治行动

△大力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动

  公筷公勺 小餐桌推动大文明

△“公筷公勺、文明用餐”宣传海报遍布普洱大街小巷 (卢磊/摄)

  为倡导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防止各种疾病“口口相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思茅区通过示范带动、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群众参与等多种措施,让使用公筷公勺在美丽茶城蔚然成风。

  示范带动。组织辖区内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餐饮示范店、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主体先行开展“公筷公勺文明用餐”活动,通过示范先行、分类推进的办法,带动全区宾馆、饭店、食堂、家庭广泛推行“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生活理念,引领健康文明用餐新风尚。

  广泛宣传。在全区范围内发放“公筷公勺文明用餐”倡议书,在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在市、区两级新媒体平台上广泛宣传,同时还组织志愿者深入街道、餐馆、社区等公共场所宣传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讲文明、讲健康、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截至目前,全区共发放“公筷公勺文明用餐”倡议书60000份,张贴海报5000幅,把倡导公筷公勺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

  群众参与。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公众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文明用餐舆论氛围。现在,无论是在城区还是乡村,广大群众的支持率、认可度和参与性大幅提高,公筷公勺成为餐桌“标配”,推动就餐移风易俗。思茅镇居民纷纷表示:“公筷公勺的使用减少了交叉感染,可以防止病从口入,虽然脱下口罩,但吃起来很放心!”

  “我们公司早在二月初就统一采购了公筷公勺,先从返思复工人员就餐开始,到现在大家都能自觉遵守,以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减少交叉感染。”蓝天公司项目经理杨飞说到,因为80%以上的职工来自省外,公司一直严格实施公筷公勺要求,不仅餐具分开,还细化到一人一桌,钢筋工、木工、泥工、防水工等各工种队伍分时间段依次就餐,为防止交叉感染提供双重保障。

  通过多种方式齐开展、共引导,全区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的社会共识逐步加强,下一步带有“公”字标识的定制版公筷公勺,将在城区酒店、餐馆推行。农村地区将大力提倡“分餐进食”的文明健康饮食生活习惯,打响乡村振兴“舌尖上的健康保卫战”。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