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文明树新风 >> 内容
阅读正文

普洱:破解普洱中心城区缺水困局

发布时间:2020-05-18 来源:李颜 苏莉

  本网讯(记者 李颜 苏莉)35约500立方米,这是普洱中心城区尴尬的人均实际占有水资源量,这一数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远远低于人均1000立方米的国际缺水警戒线,直逼国际标准中极度缺水红线。

  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如何不喊渴?怎么生存?怎么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向天空要水、向大江要水、向污水挖潜,将开源的“龙头”拧到最大的同时,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培养亲水队伍等逐步拧紧节流的“阀门”。

  普洱中心城区水困破题,未来可期。

  “化节水之姿为可持续之势”——护水篇

  管好盛水“盆” 护好“盆”中水

  旱情持续发展,梅子湖水库水位大幅下降,曾经碧波荡漾的梅子湖美景一时不复存在,让人心痛。近日,思茅一小鲁边红老师带领班上的孩子们到梅子湖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水危机教育课。她希望孩子们亲眼看看旱灾的严重性,感知水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小自觉养成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在普洱,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倡导全社会亲水爱水惜水节水,爱水、惜水、节水早已从一种口号、一种意识演变成必行之举,市民们化身为一个个“湖水卫士”,共同捍卫普洱珍贵的水资源。

  普洱中心城区是一个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城市,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何加强水源地保护、凝聚全社会惜水节水护水的强大力量,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一直是水务部门要攻克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水务系统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治水管水护水各项工作,水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水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全市惜水、节水的一个个硬核举措和感人场景,令人欣慰!

  齐抓共管 饮用水源有“保护伞”

  清晨,洗马河刚刚在薄雾中苏醒过来,整个水域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一艘小船轻轻划动在水面上,激起片片涟漪。

  这艘小船是思茅区水库管理中心洗马河水库管理所用来对洗马河进行巡护的船只,工作人员一边巡查是否有人野钓、野游,一边捞起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杂物。每天,管理所除都要对洗马河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隧洞等进行观测、养护保证安全运行外,还要对水浮莲、漂浮物进行日常打捞保洁,对不时到湖里野泳、野钓的人员进行劝导和教育等。

  可喜的是,普洱中心城区另外一个饮用水源地——梅子湖水库,也采取了系列保护措施。记者看到,梅子湖大坝水源地保护标示牌、警示牌、围栏等一应俱全,成为水源地的一道安全保护屏障。

  由于洗马河、梅子湖水库等思茅中心城区供水水源地位于城市边缘地带,要保护好这些“大水缸”并不容易。

  为此,市委、市政府加强了饮用水源地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制定出台了箐门口、木乃河等饮用水源保护办法,并按照“一个水源地、一个整改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分别制定了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实施方案,全面开展饮用水源存在问题整改;持续开展水质监测,对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每月一次的61项指标监测,每年进行一次109项的全指标分析,确保饮用水安全;组织水务、环保、农业、畜牧、综合执法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种植、养殖、游泳、捕鱼等违法行为活动,全力保障水环境质量;对普洱中心城区五湖两库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和改善城区湖库水环境质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报告,让公众及时了解和掌握饮用水水质安全情况,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这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为饮用水源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

  全民护水 人人都是“河小青”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投入,而且有全社会的共识和参与更是不断推进其向前的强劲动力。”市水务局局长王东说。

  自河长(湖)制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把“河长(湖)制”作为推进治水长效化、制度化建设的突破口,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和小微水体河长全覆盖,共设立各级河(湖)长4987名。为了激化全民参与机制,在治水实践中,我市还引导形成了“河小青”等全民治水载体。

  2019年7月,依托各级团组织,我市建立了由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团干部、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组成的与河长体系相对应的市、县(区)、乡(镇)三级“河小青”队伍体系,并围绕垃圾清理、文明劝导、环境美化等开展集中性的巡河护河活动。同时,立足共青团实际,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宣传方式,积极传播“河小青”绿色生态理念。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开展活动200余场,参与志愿者10000余人次。通过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活动,“河小青”作用进一步发挥,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更加凸显,营造了全民参与管水治水护水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市民的水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得到了增强,爱水惜水节水不再是一句宣传口号,而变成了市民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近日,思茅区南屏镇团委、倒生根社区、凤凰路社区、兰花社区及曼连社区18名青年志愿者在老杨箐河周边开展志愿活动,捡拾岸边垃圾,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洗马河是跑者浒哥每次骑行、跑步、摄影绕也绕不开的路线。近年来,浒哥经常和跑友们一起一边环湖跑一边捡垃圾,为保护洗马河尽一份力。

  媒体人雪音天籁一直关注普洱水环境保护,她在她的守护洗马湖的文章中写道:洗马河水库自1957 年建成以来,就与她身边的这座城市息息相关,水库滋养了城市,也教会我们爱思茅爱普洱爱家园。爱,就见不得它不好。所以会心痛,所以会忍不住去为某些人的不文明行为“善后”。

  ……

  越来越多市民、志愿者行动起来了,他们走进江河、湖泊、湿地、水源地投身植树护绿一线,涵养水源,抵制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带动身边的人,“人人关心治水、人人参与治水、人人共享成果”的喜人局面正在普洱大地上形成。(普洱日报记者 李颜)“化节水之姿为可持续之势”——节水篇水尽其用方得长流近日,普洱市启动了2020年节水护水志愿服务大赛活动,市民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节水“绝招”。

  “我家用大盆收集废水,洗菜水浇花,洗衣水拖地、冲厕所、洗地垫,确实节省了不少水。”家住阳光新城的张女士如此说。记者看到张女士家2019年9月到今年4月的水费清单,最高一个月水费25.25元,最低一个月14.6元,其余几个月都不到20元。按目前普洱中心城区执行的第一级水价标准计算,张女士家每月用水在5至6立方米之间,这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来说是非常节约的。每月节约几立方米水,对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从全市来说数目可就大了。

  普洱作为缺水城市,开源是关键,节流让水尽其用同样重要。长期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供水节水工作,把水环境建设、水环境治理和节水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管好、用好每一滴水。

  “抠”牢每滴水 把好节水关

  成效:一年节水70余万立方米

  “您好,您家上个月的水费偏高,您检查下,是不是哪里漏水了?”住在月光小区的马女士最近接到了普洱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打来的电话。经过检查发现,马女士家的水管真的是漏水了。

  “这是公司建立的水费预警机制,抄表员在抄表过程中如果发现住户的用水量偏高,就会及时提醒住户。”普洱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罗云华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为减少 “跑、冒、滴、漏”等水资源浪费,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认真研究对策,狠抓管网的检漏抢修工作,努力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并每年委托专业检漏公司进行漏水检测,以降低管网漏损率,确保漏损满足节水城市标准。旱情发生以来,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3个管网巡查小组,每天24小时值班,负责检漏巡查、维修。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不断扩大及自来水用户的递增,部分供水管网老化、超负荷运行,缺乏必要的更新改造,导致部分供水管网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创新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各水厂、加压站实行严格的科学调度,并通过管网监测平台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全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据了解,2019年,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检漏巡查、维修,大概节水70余万立方米。

  实行“阶梯水价” 养成节水习惯

  成效:一天节水约4000立方米

  节水不仅需要管理部门的努力,而且更需要城市的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市民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一直以来,居民生活用水占据了普洱中心城区用水量的大头,因此,居民节约用水在节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缓解主城区供水压力,从今年3月起,普洱市中心城区调整居民阶梯用水量和非居民用水量定额标准,居民生活用水水价保持不变,阶梯供水量标准下调。实行居民生活用水三级水量应急临时调整后,每户每月的水量基数全部下调50%,第一级调整为10立方米,第二级调整为10 立方米—15立方米,第三级调整为15立方米以上。

  除了居民用水外,各行业定额用水量标准也下调50%,学校下调30%。分档水量和加价标准为:对高耗能、高污染、产能严重过剩等行业,执行差别水价政策,即限制类企业在现行水价基础上每立方米加价0.5元,淘汰类企业加价1元。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仅为自来水价加价,不包含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和各种附加。特殊困难群体及社会福利单位继续实行优惠政策。

  “实施‘阶梯水价’之后,一天可以节水约4000立方米,一个月可以节水约12万立方米,一年下来大约能节约146万立方米的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伟给记者算起了节水账。

  用好再生水 废水变活水

  成效: 一天生产6000立方米再生水

  行走在普洱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道路干净整洁、花红树绿、环境优美。在旱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普洱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已启用了第一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部分集中取水点已建设并投入运行,现每日向思茅中心城区补充绿化、环卫用水、景观用水约1500立方米,以此减少自来水的消耗。”陈伟告诉记者。

  走进坐落于普洱中心城区北部的思茅区第一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很难想像,这是处理污水的地方。“思茅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现正进行设备调试运行,本次提标改造工程规模与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保持一致,为20000立方米/天的污水,提标改造后,将出水标准由二级标准提高为一级A标。”分管污水项目的普洱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忠全介绍,该项目经过提标改造后,其中的10000立方米中水被送到位于第一污水处理厂厂区内的再生水厂,经过处理,每天能生产出约6000立方米再生水,这些再生水资源就可以作为绿化用水、景观用水、道路浇洒用水、建筑施工用水、消防用水及洗车、冲厕所等。其余生产出来的中水则用于冲洗思茅河的河道。

  据介绍,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现在的处理规模为10000立方米/天,到2030年将达到20000立方米/天。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城市水环境,对治理污染,保护当地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普洱市将启动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创建,并力争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评审。国家节水型城市对供水管网漏损率 、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节水器具普及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有着严格考核的指标,必将推动普洱中心城区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考核,推行全行业社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水平。

  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节水举措,普洱市中心城区必将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普洱日报记者 苏莉)

相关附件: